×

风树之感是什么意思

  • 风树之感
    基本解释:比喻父母已亡故,不得孝养的感伤之情。
  • 风树之悲:    同“风木之悲”。
  • 风树:    《韩诗外传》卷九: “ 皋鱼 曰: ‘……树欲静而风不止, 子欲养而亲不待也。 ’”后因以“风树”为父母死亡, 不得奉养之典。    ▶ 《晋书‧孝友传序》: “聚薪流恸, 衔索兴嗟, 晒风树以隤心, 俯寒泉而沬泣, 追远之情也。”    ▶ 宋 范仲淹 《上执政书》: “今亲亡矣, 纵使异日授一美衣, 对一盛馔, 尚当泣感风树, 忧思无穷。”    ▶ 清 钱谦益 《太仆寺寺丞黄正宾授承德郎母王氏赠安人制》: “母仪邈矣, 永怀风树之凄凉。”
  • 鸣风树:    汉 上林苑 中异树名。    ▶ 《西京杂记》卷一: “摇风树十株, 鸣风树十株, 琉璃树七株……余就 上林 令 虞渊 , 得朝臣所上草木名二千馀种。”
  • 云树之思:    yún shù zhī sī 【解释】比喻朋友阔别后的相思之情。【出处】唐·杜甫《春日忆李白》诗:“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拼音码】yszs【用法】偏正式;作宾语;含褒义
  • 今昔之感:    jīn xī zhī gǎn 【解释】从今天的现实回忆过去的事【出处】清·李绿园《歧路灯》第14回:“诸旧好俱在,谭孝若已作古人。今昔之感,凄怅莫状。”【拼音码】jxzg【用法】偏正式;作宾语;表示对世事的感慨

相关词汇

        风树之悲:    同“风木之悲”。
        风树:    《韩诗外传》卷九: “ 皋鱼 曰: ‘……树欲静而风不止, 子欲养而亲不待也。 ’”后因以“风树”为父母死亡, 不得奉养之典。    ▶ 《晋书‧孝友传序》: “聚薪流恸, 衔索兴嗟, 晒风树以隤心, 俯寒泉而沬泣, 追远之情也。”    ▶ 宋 范仲淹 《上执政书》: “今亲亡矣, 纵使异日授一美衣, 对一盛馔, 尚当泣感风树, 忧思无穷。”    ▶ 清 钱谦益 《太仆寺寺丞黄正宾授承德郎母王氏赠安人制》: “母仪邈矣, 永怀风树之凄凉。”
        鸣风树:    汉 上林苑 中异树名。    ▶ 《西京杂记》卷一: “摇风树十株, 鸣风树十株, 琉璃树七株……余就 上林 令 虞渊 , 得朝臣所上草木名二千馀种。”
        云树之思:    yún shù zhī sī 【解释】比喻朋友阔别后的相思之情。【出处】唐·杜甫《春日忆李白》诗:“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拼音码】yszs【用法】偏正式;作宾语;含褒义
        今昔之感:    jīn xī zhī gǎn 【解释】从今天的现实回忆过去的事【出处】清·李绿园《歧路灯》第14回:“诸旧好俱在,谭孝若已作古人。今昔之感,凄怅莫状。”【拼音码】jxzg【用法】偏正式;作宾语;表示对世事的感慨
        隔世之感:    gé shì zhī gǎn 【解释】指因人事或景物变化大而引起的、象隔了一个时代似的感觉。【拼音码】gszg【用法】偏正式;作定语;指象隔了一个时代似的感觉
        霜露之感:    shuāng lù zhī gǎn 【解释】指对父母或祖先的怀念。【出处】《礼记·祭义》:“霜露既降,君子履之,必有凄怆之心,非其寒之谓也。”【拼音码】slzg【用法】偏正式;作宾语;指对父母先祖的悲思
        风树悲:    风树悲 基本解释:指丧父母的悲伤。
        风格:    fēnggé①气度;作风:~高ㄧ发扬助人为乐的高尚~。②一个时代、一个民族、一个流派或一个人的文艺作品所表现的主要的思想特点和艺术特点:艺术~ㄧ民族~。
        风格主义:    [Mannerism]从16世纪20年代文艺复兴全盛期结束到1590年左右巴罗克风格兴起为止盛行于意大利的一种艺术风格。源于佛罗伦萨和罗马,后来扩展到中欧和北欧。风格主义反抗文艺复兴全盛期所营造的那种和谐的古典主义和理想化的自然主义,注重解决错综复杂的艺术问题,如描绘复杂的裸体姿势。风格主义艺术家有意磨炼技巧的娴熟,并造作地沉溺于怪异的事物,由此发展出一种以矫揉造作为特色的风格。巴罗克风格将其取代后,风格主义被视为颓废堕落。20世纪,风格主义由于技术上的大胆尝试和优雅,重新受到重视。
        风栉雨沐:    谓以风梳发,以雨洗头。形容在外奔波,不避风雨,历尽艰辛。
        风格化演出法:    [theatricalism]20世纪在西方戏剧中出现的强调反对19世纪自然主义技巧的运动。风格化演出的突出标志是,一个可伸入观众席的演出平台,不加掩饰的舞台布景技巧和创造,它并不刻意创造真实的幻觉,但要使观众意识到他们作为观赏者和台上文艺作品的批评者的作用。风格化演出法出现于20世纪早期的表现主义、达达主义和超现实主义戏剧中,并继续流行于现代戏剧的表现手法中。
        风标公子:    唐 杜牧 《晚晴赋》: “白鹭潜来兮, 邈风标之公子。”后遂以“风标公子”为鹭的别名。    ▶ 宋 张孝祥 《渔家傲‧红白莲不可并栽用酒盆种之遂皆有花呈周倅》词: “清雨轻烟凝态度, 风标公子来幽鹭。”    ▶ 清 吴锡麒 《江孟卿招饮净香园》诗之二: “风标公子来何意, 添写白荷花畔秋。”
        风格派:    [Stijl, De]创立于1917年的荷兰艺术派别,包括T.杜斯堡和P.蒙德里安。该派宣扬一种乌托邦式的”全宇宙的生命和谐“,该派追求艺术以及生活和社会的纯洁有序,这反映了其成员的卡尔文主义的背景。透过《风格派》这本杂志,风格派的影响遍及绘画、装潢艺术(包括家具设计)、印刷尤其是建筑,因为通过包豪斯和国际风格,风格派实现了他们的美学观点。《玩牌者》,油画,风格派画家杜斯堡(Theo van Doesburg)绘于1917年;现藏海牙格门特博物馆。
        风标:      1.  风度, 品格。    ▶ 《世说新语‧赏誉》“ 王丞相 云: ‘ 刁玄亮 之察察, 戴若思 之岩岩’” 刘孝标 注引 晋 虞预 《晋书》: “ 戴俨 字 若思 , 广陵 人。 才义辩济, 有风标锋颖。”    ▶ 唐 杨炯 《和刘长史答十九兄》: “风标自落落, 文质且彬彬。”    ▶ 清 顾炎武 《过张贡士尔岐》诗: “缁帷白室睹风标, 为叹斯人久寂寥。”    2.  形容优美的姿容神态。    ▶ 宋 文同 《再赠鹭鸶》诗: “颈若琼钩浅曲, 骰如碧管深翘。 湖上水禽无数, 其谁似汝风标。”    ▶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弹词》: “真个是花输双颊柳输腰, 比 昭君 增妍丽, 较 西子 倍风标。”    3.  标识。    ▶ 《南齐书‧文学传论》: “文章者, 盖情性之风标, 神明之律吕也。”    4.  风格。 指作家、作品的特色。    ▶ 《太平广记》卷二一一引《唐画断‧王维》: “其画山水松石, 踪似具生, 而风标特出。”    5.  指风向器。

相邻词汇

  1. "风标"什么意思
  2. "风标公子"什么意思
  3. "风栉雨沐"什么意思
  4. "风树"什么意思
  5. "风树之悲"什么意思
  6. "风树悲"什么意思
  7. "风格"什么意思
  8. "风格主义"什么意思
  9. "风格化演出法"什么意思
  10. "风格派"什么意思
桌面版繁體版English

Copyright © 2025 WordTech Co.

Last modified time:Fri, 15 Aug 2025 00:29:56 GM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