谓古代侠义之士, 用父母在世有待尽孝为理由, 谢绝朋友请其舍身赴难的要求。 ▶ 《史记‧袁盎晁错列传》: “缓急人所有。 夫一旦有急叩门, 不以亲为解, 不以存亡为辞, 天下所望者, 独 季心 、 剧孟 耳。” ▶ 裴駰 集解引臣 瓒 曰: “凡人之于赴难济危, 多以有父母为解。” ▶ 司马贞 索隐: “谓不以亲为辞也。 今此云‘解’者, 亦谓不以亲在而自解。” 以: yǐ ㄧˇ1)用,拿,把,将:~一当十。~苦为乐。~身作则。~邻为壑。...亲: (親)qīn ㄑㄧㄣˉ1)有血统或夫妻关系的:~属。~人。~缘。双~(...为: (爲)wéi ㄨㄟˊ1)做,行,做事:~人。~时。~难。不~己甚(不做...解: jiě ㄐㄧㄝˇ1)剖开,分开:~剖。分~。瓦~。~体。2)把束缚着、...以人为鉴: 《书·酒诰》:“古人有言曰:‘人无於水监,当於民监。’”於,以;监,通“鉴”,镜。《国语·吴语》:“王其盍亦鉴於人,无鉴於水。”韦昭注引《书》曰:“人无于水鉴,当于民鉴。”后以“以人为鉴”谓将别人的成败得失作为自己的鉴戒。